万用表/多用表电流表/钳形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能表校验装置无功功率表功率表电桥电能质量分析仪功率因数表电能(度)表介质损耗测试仪试验变压器频率表相位表同步指示器电阻表(阻抗表)电导表磁通表外附分流器 更多>>
流量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记录/显示仪表机械量检测仪表温度检测仪表执行器显示控制仪表压力检测仪表过(流)程分析/控制仪表过程仪表阀门透视仪工业酸度计溶氧仪超声界面计校验仪仿真器其他工业自动化仪表 更多>>
检漏仪电火花检测(漏)仪超声检测仪其它探伤仪金属探测仪涂层检测仪其它硬度计测振仪频闪仪动平衡仪涂层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橡胶塑料测厚仪壁厚测厚仪塑料薄膜片测厚仪镀层测厚仪其它测厚仪维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 更多>>
类别:维修保养 发布于:2025-11-28 10:35:30 | 17 次阅读
管道离心泵是一种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广泛应用于建筑供水、工业循环、暖通空调等系统的常用泵型。为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科学的维修与保养至关重要。以下是管道离心泵的维修保养要点,按周期和内容分类说明,供参考:
一、日常巡检(每日或每班次)
1.运行声音检查
正常应为平稳、低沉的运转声。若出现异常噪音(如金属摩擦、撞击、啸叫),可能预示轴承损坏、叶轮松动或汽蚀。
2.振动监测
用手轻触泵体或使用简易测振仪,判断是否有明显振动。异常振动常由转子不平衡、对中不良或基础松动引起。
3.泄漏观察
检查机械密封或填料函处是否有滴漏。
机械密封:允许微量渗漏(几滴/分钟),但不应持续流水。
填料密封:可调节压盖控制滴漏量(通常10~20滴/分钟)。
4.温度感知
轴承部位温度一般不超过70℃。若烫手,可能润滑不良或轴承损坏。
5.压力与流量确认
对比进出口压力表读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判断是否堵塞、气缚或叶轮磨损。
二、定期保养(按运行时间或日历周期)
1.每月保养
清洁泵体外部及电机散热风罩,防止积尘影响散热。
检查地脚螺栓、联轴器连接螺栓是否松动。
检查润滑油(如有油嘴或油池):油位是否在视窗1/2~2/3处,油质是否乳化、变黑。
2.每3~6个月保养
更换润滑油(若为油润滑轴承):
使用指定牌号(如ISO VG32或VG46抗磨液压油),彻底排空旧油后再加注新油。
检查机械密封:
若泄漏量明显增加,需准备更换。注意区分是密封失效还是冲洗水/冷却水干扰。
检查联轴器对中(直连式可略,带联轴器的需检查):
径向和轴向偏差应≤0.05mm,避免电机过载或轴承偏磨。
3.每年或运行2000小时以上
解体检修(小修):
拆开泵盖,检查叶轮是否有腐蚀、磨损、结垢或气蚀痕迹。
清除流道内水垢、杂质(尤其硬水地区)。
测量口环间隙(叶轮与泵体之间的间隙),若超过原始值2倍,应更换口环或叶轮。
检查轴是否弯曲(用千分表测量跳动,一般≤0.05mm)。
更换老化密封件(O型圈、机械密封组件)。
三、常见故障与维修对策
1.不出水或流量不足:进口堵塞、泵内有气、叶轮磨损、转向错误,排气灌泵、清理滤网、检查旋转方向、更换叶轮
2.电机过载(电流高):轴承损坏、对中不良、叶轮摩擦、介质粘度高,检查轴承、重新对中、调整口环间隙、核实工况
3.密封泄漏严重:机械密封损坏、弹簧失效、密封面划伤,更换机械密封组件,安装时保持清洁、垂直压入
4.异常振动/噪音:汽蚀、基础松动、转子不平衡、轴承磨损,提高进口压力防汽蚀、紧固地脚、做动平衡、换轴承
5.泵体发热:干转、出口阀长期关闭、润滑不良,严禁无水运行、避免关死点长时间运行、补充润滑油
6.特别提醒:严禁无水干转!离心泵依赖介质冷却和润滑,干转会迅速烧毁密封和轴承。
7.停用期间:若长期不用(>1个月),应放尽泵内存水(防冻或腐蚀),每月手动盘车1~2圈,防止轴变形。
四、润滑管理要点
1.轴承润滑方式常见有两种:
油脂润滑:使用耐高温锂基脂(如Shell Gadus S2 V220),每3~6个月补充一次,避免过量(会导致温升)。
稀油润滑:通过油池或油杯供油,注意油品清洁度和油位。
2.润滑脂加注量参考:
轴承腔容积的1/3~1/2(高速泵取下限,低速取上限)。
五、停机与封存保养
1.短期停机(<1周):保持泵内充满液体,进出口阀门关闭。
2.长期停用(>1个月):
排空泵体和管路中的液体(尤其冬季防冻);
拆下机械密封或注入防锈油保护;
电机绕组做绝缘测试,必要时烘干;
外露金属面涂防锈油,整机覆盖防尘罩;
每月手动盘车一次,防止轴弯曲。
六、维护记录建议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以下内容:
1.启停时间、累计运行小时
2.每次保养项目与更换零件
3.故障现象、原因分析与处理措施
4.振动、温度、泄漏等趋势数据
5.这有助于预测性维护,避免突发停机。
总结
管道离心泵“三分用,七分养”。日常勤检查、定期做保养、故障早处理,是保障其高效、安全、长寿命运行的核心原则。只要做到“不干转、不超载、不缺油、不对中不良”,绝大多数故障都可以避免。
上一篇:如何正确维护全自动微量分液仪?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仪器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仪器仪表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仪器仪表网,http://www.hi1718.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