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用表/多用表电流表/钳形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能表校验装置无功功率表功率表电桥电能质量分析仪功率因数表电能(度)表介质损耗测试仪试验变压器频率表相位表同步指示器电阻表(阻抗表)电导表磁通表外附分流器 更多>>
流量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记录/显示仪表机械量检测仪表温度检测仪表执行器显示控制仪表压力检测仪表过(流)程分析/控制仪表过程仪表阀门透视仪工业酸度计溶氧仪超声界面计校验仪仿真器其他工业自动化仪表 更多>>
检漏仪电火花检测(漏)仪超声检测仪其它探伤仪金属探测仪涂层检测仪其它硬度计测振仪频闪仪动平衡仪涂层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橡胶塑料测厚仪壁厚测厚仪塑料薄膜片测厚仪镀层测厚仪其它测厚仪维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 更多>>
类别:解决方案 发布于:2025-11-27 13:58:50 | 9 次阅读
自吸泵不抽水是常见故障,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自吸泵的工作原理依赖于泵腔内形成真空负压,从而将液体吸入泵体并排出。若无法建立或维持足够真空,就会导致“不抽水”。以下是自吸泵不抽水的排查及原因分析:
一、首次使用或长时间停用后未灌泵(常见原因)
自吸泵虽具备“自吸”能力,但初次启动或泵腔完全排空后,必须预先向泵体内注入引水(灌泵,以排出空气、形成初始密封液环。
现象:电机运转正常,但出水口无水或仅有少量断续水流。
解决方法:打开泵体顶部的加水口(或排气阀,注满清水直至溢出,再启动泵。
注意:部分自吸泵配有“储液室”,若储液室干涸,同样无法自吸。
二、吸水管路漏气
自吸过程依赖密闭负压系统,任何微小的漏气点都会破坏真空,导致无法吸水。
常见漏气点:
吸水管接口松动、密封圈老化
法兰连接处垫片破损
吸水管有裂缝或砂眼
底阀(止回阀密封不严或损坏
判断方法:
听声音:泵运行时有“嘶嘶”进气声
观察:泵体持续排气但不出水
测试:在疑似漏点处涂抹肥皂水,观察是否冒泡
解决方法:紧固接头、更换密封件、修补或更换吸水管,检修底阀。
三、吸程过高或吸水管过长/过细
自吸泵的理论吸程约为8–9米(受大气压限制,实际有效吸程通常为4–6米,且受管径、弯头数量、液体温度等影响。
问题表现:
安装位置过高(泵高于水源超过额定吸程
吸水管路过长、弯头过多、管径偏小→增大阻力,降低自吸能力
解决方法:
尽量降低泵的安装高度
缩短吸水管,减少弯头,使用与泵口径匹配或略大的管径
四、叶轮或泵腔磨损/堵塞
叶轮磨损:长期运行后叶轮间隙变大,容积效率下降,真空度不足。
泵腔或流道堵塞:杂物、泥沙、结晶物卡住叶轮或堵塞进出水口。
现象:泵运转吃力、噪音异常、流量明显减小甚至无水。
解决方法:拆泵检查,清理异物,必要时更换叶轮或修复泵壳。
五、排气阀或回流孔故障(针对特定结构自吸泵)
部分自吸泵依靠气液分离室+自动排气阀实现连续排气。若排气阀卡死、堵塞或回流孔被堵,空气无法排出,泵腔无法形成稳定液封。
检查点:查看气液分离室是否积水,排气阀是否灵活。
处理:清洗排气通道,确保回流孔畅通。
六、电机转向错误(三相泵)
对于三相电机驱动的自吸泵,若电源相序接反,会导致叶轮反转,无法建立正常压力和真空。
判断方法:观察泵联轴器或风扇转向是否与标识一致(通常为顺时针或逆时针。
解决方法:任意调换两根电源线,改变电机转向。
七、介质问题
液体温度过高:高温液体易汽化,产生气蚀,破坏真空。
液体含气量高(如发酵液、曝气水:气体难以排出,影响自吸。
粘度过大或含固量高:超出泵设计范围,导致吸入困难。
解决思路:确认泵是否适用于当前介质,必要时选型调整。
八、机械密封或轴封泄漏
若泵轴封(机械密封或填料密封严重泄漏,外部空气会从轴封处被吸入泵腔,破坏真空。
现象:轴封处漏水严重,同时泵无法上水。
处理:更换机械密封或压紧填料。
如以上措施仍无法解决,可能是泵内部关键部件(如叶轮断裂、泵轴弯曲损坏,建议联系专业维修人员或厂家技术支持。
凡本网注明“出处:维库仪器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维库仪器仪表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维库仪器仪表网,http://www.hi1718.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